张毅:居民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 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29 2025-04-05 09:16:23
本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英雄們在比賽中展現永不放棄的拚戰精神,掀起全民棒球熱潮。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20點,收在3098點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指出,歷任台灣總統都曾過境台灣。
蔡總統2016上任以來,6次過境美國都十分順利,這類行程是出於對訪客安全、舒適、便利和尊嚴的考量,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過境並非訪問,屬於私人、非官方性質。總統蔡英文3月底即將出訪,預料將過境美國,對此白宮強調,這符合美方一貫做法,對台關係的非官方性質維持不變。至於蔡總統是否會跟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尚皮耶指出,台灣高層官員通常會見美國國會議員,而國會是獨立且平等的政府機構。國際中心/陳韋仁 編撰責任編輯/陳耿閔蔡總統2016上任以來,6次過境美國都十分順利,這類行程是出於對訪客安全、舒適、便利和尊嚴的考量,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過境並非訪問,屬於私人、非官方性質。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指出,歷任台灣總統都曾過境台灣。總統蔡英文3月底即將出訪,預料將過境美國,對此白宮強調,這符合美方一貫做法,對台關係的非官方性質維持不變。指揮中心呼籲,請民眾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全民踴躍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指揮中心指出,臺灣社交距離APP改版後,可透過平台即時推播防疫相關訊息,強化防疫政策的有效性,另各社群媒體流傳不實疫情消息時,一經政府機關查證,也可透過推播澄清資訊直達使用者,增強防疫韌性。圖/指揮中心提供責任編輯/吳苡榛。目前「臺灣社交距離APP」在Google Play平台,已於3月6日改版上架,版本號為3.0.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配合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臺灣社交距離APP同步進行轉型改版,該APP將於3月27日起停止「每日接觸狀況」及「確診者上傳隨機ID」功能,並新增「防疫資訊及不實疫情消息澄清」訊息推播功能。
臺灣社交距離APP,新增防疫資訊及澄清訊息推播圖/CECC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由於兒童染疫後重症機會低於成年人,且兒童較不擅於表達自身感受,如家中兒童快篩陽性後,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
指揮中心指出,「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之領用亦自3月20日起同步調整,如為前述檢驗陽性之併發症高風險民眾,儘速就醫後,經醫師診察評估為發病5日內且符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之重症風險因子之藥物適用條件者,可由診療醫師開立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處方,至全國約2,700餘家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領用藥物治療。指揮中心呼籲,3月20日起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後,請篩檢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配合「自主健康管理指引」,有症狀時在家中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並請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依照前述建議適時就醫,以獲得妥適醫療照護。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屬於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評估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若出現抽蓄、肌躍型抽蓄、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核病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等症狀時,請立即送醫治療。
指揮中心說明,雖然多數COVID-19感染者均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民眾快篩陽性後,如出現下列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立即撥打119、或請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步行、開車前往就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請勿從事群聚型的活動,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保護自身及他人安全,邁向疫後新生活。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開立方式概述。圖/CECC提供指揮中心特別提醒,65歲以上、孕婦、產婦(產後六週內)、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等)或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之民眾,為感染COVID-19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對象,於快篩陽性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快篩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自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實施。COVID-19輕症患者就醫建議。
醫事機構於開立或調劑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自主上傳IC卡藥物作業,以掌握藥品使用流向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開立方式概述。
指揮中心說明,雖然多數COVID-19感染者均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民眾快篩陽性後,如出現下列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立即撥打119、或請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步行、開車前往就醫。指揮中心指出,「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之領用亦自3月20日起同步調整,如為前述檢驗陽性之併發症高風險民眾,儘速就醫後,經醫師診察評估為發病5日內且符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之重症風險因子之藥物適用條件者,可由診療醫師開立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處方,至全國約2,700餘家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領用藥物治療。指揮中心呼籲,3月20日起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後,請篩檢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配合「自主健康管理指引」,有症狀時在家中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並請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依照前述建議適時就醫,以獲得妥適醫療照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請勿從事群聚型的活動,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保護自身及他人安全,邁向疫後新生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快篩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自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實施。醫事機構於開立或調劑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自主上傳IC卡藥物作業,以掌握藥品使用流向。
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屬於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評估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圖/CECC提供指揮中心特別提醒,65歲以上、孕婦、產婦(產後六週內)、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等)或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之民眾,為感染COVID-19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對象,於快篩陽性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圖/CECC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由於兒童染疫後重症機會低於成年人,且兒童較不擅於表達自身感受,如家中兒童快篩陽性後,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若出現抽蓄、肌躍型抽蓄、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核病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等症狀時,請立即送醫治療。
COVID-19輕症患者就醫建議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7例死亡。
3月10日至16日平均每日新增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8855例本土個案及207例境外移入。上週境外及本土Omicron監測結果。WHO表示BQ.1、BQ.1.1、BF.7、BA.2.75.2、CH.1.1、XBB及XBF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須持續密切關注,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且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具保護力,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指出,上週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中,39例本土個案為30例BA.2.75、4例BQ.1、3例XBB(含2例XBB.1.5)、2例BA.5。圖/指揮中心提供本土病例趨勢圖。
另新增檢出6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39例本土個案及26例境外移入。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
較前一週均呈下降趨勢。另上週平均每日新增研判41例死亡。
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206,482例確診、18,656例死亡。26例境外移入為13例XBB(含7例XBB.1.5)、8例BA.2.75、3例BA.5、1例BQ.1、1例BA.2。圖/翻攝自疾管署官網指揮中心表示,國內上週(3月10日至3月16日)平均每日新增8,9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為8,804例本土個案及155例境外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各縣市上週本土病例平均每日新增為新北市1,703例,臺中市1,072例,高雄市1,046例,桃園市953例,臺北市794例,臺南市749例,彰化縣359例,新竹縣266例,屏東縣241例,苗栗縣227例,新竹市227例,宜蘭縣194例,雲林縣181例,基隆市164例,南投縣148例,嘉義縣140例,花蓮縣123例,嘉義市98例,臺東縣63例,金門縣35例,澎湖縣20例,連江縣1例。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逐漸穩健開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民眾一起參與「疫苗加一」活動,提升預防保護力,安心恢復正常生活。另上週死亡個案中,95%具慢性病史、66%未打滿3劑疫苗、92%為60歲以上。
圖/指揮中心提供2022年一月以來累計本土中重症49961例。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全國COVID-19本土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中重症數及死亡數緩降,呼籲長者等重症高風險族群接種次世代疫苗和完成基礎劑與及早用藥,並持續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其餘為BQ.1、XBB及BA.5另上週平均每日新增研判41例死亡。